政法工作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。近年来,虽然政法机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服务发展不够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,亟待补齐社会治理短板。
一、服务发展意识不强
1.执法理念滞后
部分执法人员仍然存在“唯上唯书”的传统理念,过于拘泥于条条框框,缺乏服务意识。在执法过程中,更多注重于“火力执法”,忽视了对执法对象合理诉求的尊重和理解。
2.司法保护有偏差
司法机关在审判工作中,有时会重罪轻罚,或过分强调程序正义,忽视了社会效果。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司法公正,也削弱了政法机关在群众心中的威信。
3.执法与服务脱节
一些政法机关将执法与服务割裂开来,认为执法即服务,忽视了主动了解群众需求、主动提供法律帮助等服务性工作。
二、政法效能不高
1.政法队伍建设滞后
部分政法人员素质不高,法律专业知识不足,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。政法队伍中存在着腐败和不作为现象,影响了政法机关的整体效能。
2.执法资源分配失衡
由于历史原因,一些政法机关执法资源严重不足,无法满足辖区群众的执法需求。这种失衡导致执法滞后、效率低下,不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。
3.信息化建设滞缓
政法信息化建设一直相对滞后,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需要。执法、司法、监管等业务流程繁琐,数据壁垒林立,制约了政法机关的整体效能。
三、社会治理能力不足
1.协作机制不完善
政法机关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完善,导致执法司法过程缺乏衔接,无法形成合力。一些部门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,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。
2.群众参与不够
政法机关在社会治理过程中,群众参与度不够,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。同时,部分政法机关存在官僚主义作风,不愿倾听群众诉求,拉大了政民关系的距离。
3.法治宣传不足
政法机关的法治宣传工作不够深入,导致群众法律意识淡薄,难以形成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。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,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政法工作服务发展不够,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。解决这一问题,需要政法机关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革故鼎新。要增强服务意识,提升政法效能,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协作机制,加强群众参与,加大法治宣传,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政法领域的全面贯彻落实保驾护航,为构建更加稳定、和谐、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。
下一篇